返回網站

不早不晚的耕廚生活

我在那山、那海、那田的悠活筆記

序文:躺在田埂許個願

田間四月天,蘭陽平原上的稻田一如往常,已是新綠一片。田中有屋,阡陌交錯,這是熟悉的蘭陽風情畫。小時候跟著媽媽回娘家,無論是開車從北宜公路蜿蜒而下,或搭火車穿過大大小小的山洞,一旦望見龜山島,就有一種回鄉的親切感,又同時帶著走訪異地的新奇感;因為對生長在基隆山城的我而言,這裡平闊的景致,東望是海,西望有山,滿眼綠意。騎著單車在田間小路看著迎風搖曳的稻苗,田中有鷺鷥漫步覓食,還有農夫補秧除草,小小的孩子從此明白什麼是美的,一種無須教導,來自本性對自然與田園的喜愛,早就植入腦海,但成為田中彎腰工作的農夫,卻不在未來的想像藍圖裏,關於田園美夢,是很久很久以後才有的事。

人生的路上兜兜轉轉,小女孩越過青春來到中年,看過一些大山與大河,也去過一些天涯與海角,在城市中勉力地呼吸,做著陶淵明的歸去來兮夢,想著該是找處安身也安心的地方,開始過人生的下半場時候了。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四月天,和朋友參加了南澳自然田的插秧活動,這群中央研究院的師生,跟著研究民俗植物的教授來看泰雅族婦女種植的苧麻,順便出來放放風,踩踩土。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下田插秧,捲起褲管、赤腳下田是僅知的工作樣貌,大家都像是幼幼班小朋友聽著農夫老師—阿江哥的說明,拿著鏟子小心翼翼地挖起灑播在土中的稻苗,一株株移到隔壁已犁好的水田中,慎重插下人生的第一株秧苗。

雖是春日暖陽,但近中午蹲在田裡曬了兩個鐘頭仍是汗流浹背,頭昏眼花。剛開始還興味盎然,和同伴有說有笑,擺拍搞怪,但軟腳蝦的真面目很快就現形了;面對插完一塊田的任務,已失去玩笑的精力,大夥認真起來,希望快點完成任務,聽說插完秧有獎勵金可加菜,下午還有南澳半日遊的行程

終於,任務完成,看著歪歪斜斜的稻秧,像是通過農夫的第一關測驗,疲累卻很有成就感。我們稍作休息,田邊小溝渠的水來自附近的南澳溪,清澈沁涼,同伴們坐在水溝邊泡腳聊天,我則是拿了塊麻布袋,就地在田埂上躺平,日正當中,帽子一蓋,做起全罩式的日光浴。

透過帽緣空隙,瞇眼看著樹梢上的白鷺鷥、遠方的山、天上的雲,想起小時候總愛爬到屋頂上,躺著看雲朵飄過,盯著久了,便隱約覺得雲越來越低,彷彿要將我包圍起來,拉入夢鄉之中。幼時的孤單,青少年的徬徨,也總在仰望雲的聚合與飄散中度過。爾後,離開了老家,生活被課業、愛情與工作的忙碌拼搏給淹沒,即使常常在山林野地中闖蕩,但已許久沒能擁有這般赤腳平躺在地上,靜靜看雲的時光。田埂的土曬得正熱,我的背和心情也暖烘烘的,不一會兒就呈現半睡狀態。

累了,不就應該找個地方休息嗎?「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千餘年前的詩人是否也如我這般看著雲,感嘆道:算了吧!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隨緣順性?為何還要遑遑不安?

不如學學陶淵明「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兮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在好天氣時悠遊山林,或者就去田裡除草、育苗,這裡有山讓我舒嘯,有清流可以發發詩愁,人生下半場就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樂天知命,無須踟躕。就這裡吧!至少可以自在的躺著看雲,我在半醒半夢中許下了這個願望。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